第九计 隔岸观火

发布时间:2023-05-06 11:08:02 阅读(47) 作者:佚名 分类:《三十六计·第二套 敌战计》


【原文】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注释】

(1)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2)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3)阳乖序乱,阴以待逆:阳、阴,指敌我双方两种势力;乖,分崩离析;逆,混乱、暴乱。全句意为:敌方众叛亲离,混乱一团,我方应静观以待其发生大的变乱。

(4)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穷凶极恶。

(5)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周易·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何况建诸侯国、出兵打仗呢?这里指采取顺应的态度,不要逼迫敌人,让其内部互相残杀,待其实力削弱之后我方再乘机取利。

(6)乖气浮张,逼则受击:当敌人内部出现内讧的情势时,如果去逼迫它,反而会遭到它的还击。乖气,即敌方分崩离析的情势、氛围。

(7)袁尚、袁熙:三国时袁绍的儿子。袁绍死后,他的一个儿子袁谭在南皮城被曹操杀害,袁尚、袁熙被魏将焦触、张南攻打,逃奔到辽西的乌丸(即乌桓);乌丸被打败,又逃到公孙康那里,后被公孙康用计抓获,斩首。

(8)公孙康:三国时公孙度的儿子。辽东襄平人,因斩袁氏兄弟有功,被曹操拜为左将军。

(9)乌丸:即乌桓,东胡族,居乌桓山。汉末曹操灭乌丸,其遗族后迁那河(今嫩江)之北,自称“乌丸国”。

(10)柳城:在今辽宁锦县西北面。

(11)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并力,联合起来对外;相图,相互图谋,相互倾轧。全句意为:逼得太急,敌人就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慢慢耐心等待,敌人以为没有外敌,就会内部相互倾轧。

【译文】

当敌人内部产生争斗、秩序混乱时,我方应静观待其发生变乱。待敌人穷凶极恶,自相仇杀,必定会自取灭亡。顺应时势而行动,就像豫卦所说的那样,要达到令人喜悦的目的,必须顺应时势行动,不宜操之过急。

【按语翻译】

敌人自相倾轧的势头出现时,应静观其变,不要急于去逼迫它,逼迫它你就会受到反击。如果退避得远远的,敌人反而会自己出现内乱。当初袁尚、袁熙两兄弟被曹操打败后,逃到辽东去时,还有几千骑兵。开始,辽东太守公孙康凭着自己离曹操很远,不肯服从曹操。后来曹操攻破乌桓,有人劝说曹操立刻乘胜去征讨公孙康,擒捉袁氏兄弟。曹操说:“我会让公孙康乖乖地把袁氏两兄弟的头送来,不用劳烦我们动兵!”九月,曹操带兵从柳城回来,公孙康果然砍了二袁的头送来了。诸将问曹操,这是怎么回事。曹操说:“公孙康向来害怕袁氏二兄弟,我如果急于去攻打公孙康,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我放松一下,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是必然的情势发展。”有人说:“这是《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原理。”兵书《火攻篇》前段讲火攻的方法,后段讲用兵要十分谨慎,这和“隔岸观火”计,意思是相吻合的。

【出处】

隔岸观火(gé àn guān huǒ)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五代·乾康《投谒齐已》。五代·乾康《投谒齐已》原文:“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孙子兵法·军争篇》:“以治待乱,以静待哗”。计名原意为:隔着河观看人家起火,等待机会牟利。即指己方立于一旁观他者之意。在《孙子兵法》中还提到:名君名将常以慎重的态度以达成战争的目的。他们若无有利的情况或必胜之优势绝不起来作战行动,若非万不得已时绝不采取军事行动。

而且即使我方兵力有必胜的优势,亦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采取攻击行动,因为就算我方真的胜利,亦免不了要付出相当大的死伤代价,此种胜算不是最佳的作战方式。

尤其是当对方内部产生纷扰时,我方更应该袖手旁观,以待对方自灭,才是明智之举。在敌方内纷争起时,己方若即攻击,虽有战胜的可能,但亦可能造成反效果,因此算不得是好战略。总之,仔细观察敌情,正确地判断,才是成功的“隔岸观火”的策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相关故事】

苏代使秦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如今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如今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并建议范睢劝说秦王议和。

随后范睢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请求议和。秦王同意退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却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又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如今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因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欲将其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却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这样一种缺乏关怀、互助、友爱的做法实在要不得。人活在社会中,各种厄运随时会降临,各式逆境也会让你深陷其中。当下活得顺风顺水,难免有一天也会举步维艰。当别人家“着火”时,不要“观火”,哪怕泼上一盆水,也会“胜造十级浮屠”。


三十六计

作者:佚名

作者其他作品:《诗经》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更多)




皖ICP备2023023451号-2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