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计 声东击西

发布时间:2023-05-06 11:08:02 阅读(50) 作者:佚名 分类:《三十六计·第一套 胜战计》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注释】

(1)敌志乱萃:萃,野草丛生,同悴,即憔悴。援引《周易·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是说敌人神志混乱而且憔悴,失去明确的主攻方向。

(2)不虞:虞,预料。不虞,意料不到、未意科、未预料。

(3)坤下兑上之象:《周易·萃》卦,下卦为坤,上卦为兑。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此卦三阴聚于下,二阳聚于上,各依其类以相保,群阴虽处致用之地,高居最上之位,都为了保阳,所以萃卦六爻都说“无咎”。如果使这种群阴保阳的局面受到扰乱,就将祸乱丛集,有意料不到的困难与危险。

(4)利其不自主而取之:不自主,即不能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和攻击目标。全句意为:敌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对我方有利,应乘机进攻、打击敌人。

(5)七国反:指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4年),吴、楚、齐、胶西、胶东、济南、赵等七国联合叛乱。西汉初年,因统治力量达不到全国,便采取封同姓王分地统治的办法。后来,诸王力量逐渐扩大,形成割据。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减诸王权势。以吴王刘濞为首,联合六国,借诛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后来被周亚夫用武力讨平。

(6)周亚夫坚壁不战:周亚夫,西汉名将周勃之子,沛(今江苏沛县)人。七国叛乱,奉命讨伐,坚毅果敢,三月而平息叛乱。因功升丞相职;坚壁不战,即固守寨堡不出战,等敌人粮尽力竭后,再进行反击。

(7)东南陬:东南角落。

(8)朱隽:字公伟,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朱隽同皇甫嵩筹前往颍川、汝南、陈国等地进行镇压,又围攻韩忠十万人于宛城,获大胜。

(9)宛:今河南南阳。

(10)掩其东北:突然袭击东北角。

【译文】

敌人神志慌乱像丛生的野草,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周易》萃卦中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受到扰乱。因此,要利用敌人这种失去控制力、不能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进攻夺取胜利。

【按语翻译】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固守寨堡,拒不出战。叛军攻打东南角,亚夫识破敌人声东击西之计,在西北方向加强防备。不久,吴王精兵果然进攻西北面,自然没有攻进。这是敌人指挥者坚定沉着,不受迷惑能自行判断战局的结果。西汉末年,朱隽包围了宛城(今南阳)的黄巾军,在城外堆起一座土山,面对城内,吹响鼓角,进攻西南角。黄巾军立即集结到西南面进行抵抗,朱隽却亲自率领五千精兵,突然从东北面进行袭击,得以乘虚而入。这是敌人指挥者思想糊涂,对战场形势不能正确预料和判断的结果。这样说来,声东击西的计策成功与否,必须视敌人是否真能被迷惑而定。如果敌人慌乱不定,运用此计就能取胜;如果敌人镇静自如,运用此计,就可能自取灭亡。这是一条相当冒险的计策。

【出处】

声东击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迫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先忏而后合,前冥而后明。”这段话的大意是:用兵的原则,对敌人先佯作柔弱的样子,而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去打击它;将要发展,先做出收缩的样子;准备向西面进攻,而先佯作向东进攻;先示以与意图相悖的行动,然后再完成实现意图的行动;先隐藏自己的计划,然后再进行公开行动。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相关故事】

韩信木罂渡黄河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韩信的“木罂渡河”一役是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渡河的方式奇特,不是用船,而是用“木罂缻”。其战略步骤更为奇特,先是“声东击西”,然后击西之后还要击东,让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魏王豹是秦亡之后项羽封王时所立,以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金殿)为都城,管辖河东郡。魏王豹所控制的地区十分重要,从魏国西进可以威胁关中,南下可以截断汉军粮道,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夹击之势。

汉王东征受挫之后,魏王豹叛汉联楚,点起10万人马,把守平阳关(山西临汾市),关闭黄河东岸渡口,截断河口,抗拒汉军,准备跟楚、汉三分天下。汉高祖刘邦闻听魏王豹叛汉联楚,下定决心向魏王豹发兵以解除威胁,任用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伐魏。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韩信率军从关中出发,兵临黄河岸边,准备向魏王豹发兵。时值八月,黄河正是水势迅猛的时期,黄河天险是天然的屏障!魏王豹调集重兵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大荔县朝邑镇)。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派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

魏王豹闻讯大惊,急忙回师救援,但军心已经大乱,难敌汉军的冲击,全军遭重创后被迫向东退却,韩信率领汉军乘胜追击。九月,汉军在东垣(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俘虏了魏王豹,韩信兵不血刃进入魏都平阳。随后,韩信又分兵平定了河东五十二县,在黄河以东置河东郡。

韩信木罂渡军克魏王豹后,消除了魏对关中和黄河以南地区的威胁,取得了汉军开辟北方战场的第一个胜利,对减轻刘邦主力在中原战场作战的压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三十六计

作者:佚名

作者其他作品:《诗经》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更多)




皖ICP备2023023451号-2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