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发布时间:2023-05-06 11:08:02 阅读(53) 作者:佚名 分类:《三十六计·第五套 并战计》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按语】

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变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或曰: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视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钱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沮军,青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一掷,百钱皆面。于是举兵欢呼,声震林野,青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贴钉之,加以青纱笼护,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酬神取钱。”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祝视,乃两面钱也。

【注释】

(1)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伪作:假装、佯装。句意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2)静不露机:静,平静、沉静;机,机密、秘要,这里是指心机。

(3)云雷屯:语出《周易·屯》卦:“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4)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司马懿,三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字仲达。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后任太子中庶士,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曹芳即位,他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杀曹爽,专国政;曹爽,三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昭伯,曹操侄孙。魏明帝时,为武卫将军。曹芳即位,他与司马懿受遗诏共同辅政,用何晏为心腹,与司马懿争夺政权,被司马懿所杀。

(5)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巾帼,我国古代妇女的头巾与发饰;假请命,假装上表请命;老,疲劳,这里作使动词,意为使疲劳。全句意为:司马懿接受诸葛亮送来的妇女服饰,不因受到侮辱而被激怒,依然假装上表请命拒不出战,以此来疲劳蜀军。

(6)机变:这里是指机谋。

(7)静屯似痴:像屯卦所要求的那样,沉静得近乎痴呆。

(8)南俗尚鬼:南俗,南方的风俗;尚鬼,崇拜鬼神。

【译文】

宁肯装作无知不要行动,也不要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要保持沉着、镇定,不泄露一点机密。就像雷霆突然发作,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这是从《周易屯》卦中“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按语翻译】

假装不知,其实心里非常明白;假装不行动,其实是(客观形势)不允许现在有所行动,或是要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行动。这就是当年司马懿用假装患病、神志不清的计谋诛杀曹爽能够成功的原因;也是司马懿当年接受诸葛亮“赠送”的妇人服饰,却并不因受到侮辱而被激怒,依然假装上表请命拒不出战,以疲劳蜀军能够成功的原因。姜维九次征伐中原,是明知不可为却偏要执意妄为,那就是真的痴了,所以必然遭到失败。《孙子兵法》说:“善于用兵的人,打了胜仗,却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骁勇的功劳。”当他们的机谋还没有实行时,他们会像屯卦所说的那样,保持异常的沉静(丝毫不露声色)。如果是假装疯疯癫癫(却是不行的),那不仅会泄露心机,还会因乱动而引起人的疑惑。所以说,(只能装痴而不能装癫,)装痴可以反胜,装癫则会失败。还有的人说:装痴既可以用以对敌,也可以用来治军。宋代,南方的风俗崇尚鬼神。狄青率军征讨侬智高,大军起初开出桂林以南时,狄青便假装祷祝天神说:“这次出征是胜是负还不知道啊!”说罢便取出一百个钱用手拿着,与天神相约:“如果此次出征能取得胜利,就让掷出的钱落地之后都正面朝天!”左右的人劝狄青说:“这样做不行啊,倘若掷出的钱正面不朝天,将意味着出师不利,恐怕会损伤部队的士气呀!”狄青根本不听劝说。于是士兵们一个个耸立观看。狄青挥手一掷,一百个钱纷纷落地而且都正面朝天。人们齐声欢呼,声音响彻林野,狄青自己也非常高兴,随即又招呼左右的人取一百个钉子来,按照钱落在地上的位置,把钱都钉在地上,再用青纱笼罩,狄青亲自把纱罩封好,说道:“等到胜利凯旋,一定要酬谢天神后再把钱取回。”后来,狄青领军平定了邕州,胜利班师回来后按照原先讲的那样去取钱,将军和士兵们都围在一旁共同祷祝观看,却见到所取的钱原来两面都同样是正面啊!

【出处】

本计计名是从民间俗语“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等转化而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回避某种矛盾,或者为了度过某种危难,或者为了对付某个势力强大的对手,在一定时期内,故意装作愚蠢、呆痴,行“韬晦”之计,以求保存自己,然后等待时机,战胜对手。

【相关故事】

箕子佯狂

传说中的箕子佯狂就是运用此计的一个典型。

殷商时期,纣王的太师箕子因无法劝说纣王放弃暴政,便佯装痴傻。

一次,纣王作长夜之饮,喝得酩酊大醉,连年月日都忘记了,问左右的人。大家因畏惧纣王凶残,都跟着说不知道。于是,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想了一下,也说自己不知道。左右的人感到奇怪,便问箕子道:“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也说不知道呢?”箕子回答说:“纣王是天子,他终日沉溺酒色,连年月日都搞不清了,这说明殷朝快要亡国了。一国的人因害怕纣王凶残无道都说不知道的事情,独独我说知道,那我的性命不是危在旦夕了吗?所以,我也假装酒醉说搞不清啊!”

这便是箕子使的“假痴不癫”之计。

以后,人们把它运用于军事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举行兵变,主要是作为一种欺骗的手段,以图麻痹对手,以便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发起攻击;二是作为一种愚兵之计。


三十六计

作者:佚名

作者其他作品:《诗经》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更多)




皖ICP备2023023451号-2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