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发布时间:2023-05-06 11:08:02 阅读(50) 作者:佚名 分类:《三十六计·第五套 并战计》


【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注释】

(1)大凌小者:凌,凌驾、控制、驾驭,这里指统领、约束。全句意为:势力强大的控制势力弱小的。

(2)警以诱之:用警戒的方法进行诱导。警,指使用警戒的方法;诱,诱导。句意为强大者要控制弱小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3)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周易·师》卦:“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专又何咎关。”。师,卦名。师卦为坎下坤上,九二为阳、为刚,处于下坎之中位,又与上坤的六五相应,象征着主帅得人并受到信任,这叫做“刚中而应”。但坎卦又为水、为险,坤卦则为地、为顺,象征着为帅者需用险毒之举,方可使士兵顺从,这叫做“行险而顺”。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译文】

凭借强大的实力去控制弱小者,需要用警戒的方法去进行诱导。这就像《周易·师》卦中所说的:采取适当的强硬手段,来迫使别人服从,走的是危险的道路,却能很顺利。

【按语翻译】

率领一批还没有完全信服你的人去与敌人作战,如果他们不服约束,不遵号令,就用金钱财物去利诱他们,反而会引发他们的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故作误解,责备别人发生过错,借以暗示警戒那些不服管治的人。这种警戒是一种从反面进行诱导的方式。这是施用强硬而果断的手段迫使对方服从的谋略。也可以说这是调遣部将的方法。

【出处】

计名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地抱怨。”比喻一种间接对别人进和批评、指责的方法。指桑骂槐用到军事上,则是指一种“惩一戒百”“杀鸡儆猴”的谋略,利用它来保证号令统一,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以提高部队的战斗。

【相关故事】

田穰苴斩庄贾

公元前531年,春秋时期的晋国和燕国的军队分别攻占了齐国的国土,齐军节节败退,为此,齐景公十分恼怒,早朝时大发雷霆,让群臣推荐良将。这时,齐国的相国晏婴向国君齐景公推穰苴(ráng qiè)为将。

穰苴对齐景公说:“我出身微贱,原是个普通老百姓,现在突然当了大将,位置在大夫之上,恐怕士卒不心服,百姓不信任,望派一位您所器重深孚众望的大臣做监军。”齐景公便派他宠信的大夫庄贾为监军。

辞别景公以后,穰苴对庄贾说:“明天就点兵出发,请监军中午准时在军营集合。”

第二天,穰苴提前来到军营,树起观测日影的标杆,安上计时的漏刻,等候庄贾。庄贾久居高位,一向骄纵,这次他又是监军,所以根本没把点兵集合当回事,自顾自的同送行的亲友们饮酒行乐,直到傍晚时分才去军营。

苴问他:“为什么不按时来?”

庄贾解释说:“因亲友们践行耽误了。“

穰苴严肃地说:“身为将帅,一旦接受了任命,就应忘了家,到军中就要受军纪约束而忘了亲属,在战场上战斗就要忘了自己的身躯。现在大敌当前,国土沦丧,百姓不安,前方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国君急得坐卧不宁,食不甘味。我们担当保国卫民的责任何等重大,还谈什么送行!”

说完,穰苴问军正(军中执法官):“按照军法,点名不到的将士,如何处治?”

军正回答道:“当斩。”

庄贾一听,十分害怕了,急忙派人骑马飞报景公,请求搭救。但没等去报告的人回来,庄贾就被斩首示众了。

后来,穰苴打败了敌军,收复了失地。齐景公任命穰苴为掌管全国军事的大司马。后人就称他为司马穰苴。


三十六计

作者:佚名

作者其他作品:《诗经》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更多)




皖ICP备2023023451号-2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